2024年的7支保险新股:中国公司全部破发高质量盈利才是王道!
由于近期公众号推送机制改变,欢迎您在公众号首页点击右上【···】,将保观设为“星标”,及时跟踪行业最新资讯
回顾2024年,资本市场有所回暖,国内保险中介、保险科技公司开启了上市之路,其中,多家公司已经提交或更新了招股书,包括恒光保险、手回科技、i云保以及元保等,另有几家公司已经完成美股上市,包括有家保险、致保科技以及益盛鑫科技。
同时,美国也有几家保险类公司于2024年登陆资本市场,包括专业财险公司Bowhead Specialty、保险经纪公司TWFG、针对Medicare产品的医疗服务商Ardent Health以及为自费雇主计划服务的平台Health in Tech。
梳理统计2024年在美股上市的国内外保险类机构,可以发现,截至2024年底,国内3家保险类公司股价悉数下跌,而国外同类型的中介类公司股价均有所上涨。股价的表现,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业绩表现。从营收和净利润两个维度对比,国内公司规模较小、盈利不稳定,而国外公司规模为国内公司的几倍之多,已经进入稳定的盈利周期。
梳理上述7家公司的股价表现来看,自交易日至2024年12月31日,整体股价走势表现出“四升三降”的趋势。
其中,Bowhead Specialty于2024年5月23日进行首次公开募股,以每股17美元的价格出售了超过750万股普通股,超过了最初以每股14-16美元的价格发行的670万股。
上市至2024年底,Bowhead Specialty股价波动走高,从5月24日至8月中旬,股价从25.7美元波动小幅上升,在8月16日为26.95美元;8月16日至12月6日,股价一路波动上涨,在12月6日达37美元;12月20日至年底,股价波动下滑,在年底略有抬头迹象。按照美东时间1月2日下午的股价计算,该公司的市值约为11.22亿。
另一家是保险经纪公司TWFG。2024年7月17日,TWFG宣布首次公开发行1,100万股A类普通股,发行价为每股17.00美元,总收益为1.87亿美元。7月18日,该公司的股票在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开始交易。
自上市到2024年底,TWFG股价同样波动上涨。从7月中旬到11月底,TWFG的股价从约22美元左右上升至35美元左右;这之后到12月27日,股价逐渐下跌至约29美元,此后在年底略有上扬。按照美东时间1月2日下午的股价计算,TWFG市值约为4.44亿美元。
Ardent Health的股价也波动上升。7月18日,Ardent Health以每股16美元的价格发行了1,200万股股票,筹集了1.92亿美元,远低于每股20至22美元的预期发行价区间。
上市以来,Ardent Health股价有涨有跌,从首个交易日至8月1日波动上涨,达到约18美元的小高峰;此后,股价波动下跌,于8月9日跌至15.64美元的低谷;这之后,股价再次波动上涨,并于8月30日达到约20美元的第二高点;在10月中旬之前,股价经过两次下跌、两次上涨,于10月16日达到20.16美元的最高峰;这之后的一个月,股价波动下跌,并于11月下旬开始回升,12月31日为17.08美元,较发行价略高。
九游官网appg00hv00cd.jpg&thumbnail=660x2147483647&quality=80&type=jpg width=643 height=445 />
截止2024年底,Health in Tech的股价整体也波动上涨。2024年12月20日,Health In Tech宣布首次公开募股的定价为每股4.00美元,发行230万股A类普通股,据悉该公司筹集了920万美元,股票于2024年12月23日在纳斯达克资本市场开始交易。
从上市到年底的大约一周内,Health In Tech的股价略有上涨。2024年12月23日交易首日,该公司股价为5.1美元,在24日升至5.5美元,26日有所下降,在27日再次上涨至5.46美元,这之后几天持续微微下滑,12月31日为5.36美元,略高于收个交易日的股价。
其中,有家保险是股价波动幅度最大的公司。3月28日上市时,有家保险股价为每股5美元。上市之后的5个月内,该公司股价连续攀升,8月的前15个交易日股价飙升419.7%,最终在8月21日,股价达到34.3美元。美东时间8月23日晚,该公司股价盘前交易中一度暴跌89%,收盘价跌至2.35美元,跌幅达92.63%,触发熔断达20次。这之后到年底,股价持续下跌,12月31日股价为3.37美元,低于首个交易日股价。
截止2024年底,致保科技的股价也同样下跌。2024年4月2日,致保科技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,以每股4美元的价格发行150万股普通股,募资总额为600万美元。
从上市到2024年底,致保科技的股价经历了先上扬、后一路下跌。从4月初到5月31日,股价波动上涨,最终达到4.61美元的峰值,此后持续波动下跌,12月31日跌至1.57美元。截止美东时间1月2日下午,市值为4,917.51万美元。
截止2024年12月31日,于年底上市的保险科技公司益盛鑫网络科技股价也有所下跌。2024年12月18日,益盛鑫科技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,以每股4元发售125万股,募资500万美元。
12月18日,该公司股价为4.31美元,在12月20日达到4.5美元的峰值,此后至12月27日一直下跌,至2.7美元的低点,后有所上升,12月31日为3.65美元,仍然低于发行价。
总结来看,在统计的7家在美股上市的保险类机构中,截止2024年底,美国保险类机构股价悉数上涨,而国内已经上市的三家保险机构股价悉数下跌。
保险中介及服务公司包括有家保险、致保科技、TWFG、Bowhead Specialty以及益盛鑫共计5家公司,这些公司围绕保险,要么专注于促进分销,要么提供增值服务,要么两者兼有之。
其中,有家保险专注于用人工智能技术为保险公司和经纪人提供增值服务,服务包括数字营销与品牌推广服务、风险评估服务、增值捆绑服务。
致保科技成立于2015年,主要提供数字保险经纪服务,于2020年推出了第一个数字保险经纪平台,该平台由专有的PaaS提供支持。致保科技的服务包括保险经纪服务、MGU服务,例如协助保险公司进行承保、理赔和风险控制服务。
TWFG是一家典型的以分销为核心的公司,通过自有保险代理机构和MGA模式合作的代理机构,分销个人和商业财产险,该公司的主要业务模式包括独家分支机构协议和MGA产品,分别占公司2023年收入的77%和18%。
Health In Tech是一个自费雇主保险平台,专为通过自费模式提供保险的雇主提供一系列服务,包括提供止损保单、定制健康福利计划、供应商、理赔和网络服务等。具体来看,Health In Tech的解决方案包括Stone Mountain Risk(SMR)、International Captive Exchange(ICE)以及健康智能卡(HI Card)。
SMR是专门为小型企业提供定制自筹资金福利计划的项目经理,设计健康计划、选择网络、管理供应商并在市场上设置福利计划,包括福利结构、保险范围选项和提供商网络。ICE是一家MGU,专门为止损承保人承保并提供管理功能。HI Card致力于通过一个平台使用一次登录简化医疗记录和索赔管理。
鉴于每家公司上市时间的不同导致披露的财务数据截止到2024年不同季度,因此这里选取各家公司2023全年的数据作为参考。
2023年,各家公司在营收规模和增长趋势上表现各异。其中,医疗系统Ardent Health的年营收最高,达到54.09亿美元,同比增长5.45%,与其他公司拉开较大差距的原因是医疗服务与中介服务在营收规模、模式上的差别。
其他公司中,Bowhead Specialty实现了2.83亿美元的营收,同比激增51.1%。TWFG则以1.73亿美元的营收排名第三,同比增长12.35%。作为国内科技保险的代表,致保科技实现了0.196亿美元的营收,但同比微降0.43%。有家保险的营收为0.94亿美元,增长率达8.82%。
益盛鑫科技和Health in Tech分别录得0.59亿美元和0.19亿美元的营收,其中后者同比飙升231.93%,是增速最快的公司。
注:由于Ardent Health与其他公司营收差距过大,未体现在图表中
Ardent Health营收来源包括Medicare、Medicaid、其他健康维护组织以及自付和其他。2023年,这几项营收的份额分别为39.5%、11.2%、42.6%和5.0%。该公司未披露各项营收的具体数额。
Bowhead Specialty的营收主要包括保费和投资收入。2023年,这两项收入分别为2.64亿美元和1,937.1万美元,分别同比增长44.32%和309.97%,均推动了总营收的增长。
TWFG的营收构成包括佣金收入、偶然收入、费用收入以及其他收入,2023年,这几项分别为1.59亿美元、408.5万美元、831万美元以及185.9万美元,分别增长13.76%、-11.58%、0.18%以及22.54%。
致保科技的收入包括保险经纪和MGU服务费。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财年,保险经纪收入为1,651.64万美元,MGU服务费为314.62万美元,占比分别为84%和16%。
益盛鑫的营收包括车辆安全检查服务、车辆驾驶风险筛查服务、指定司机和救援服务、车辆维护相关服务等。其中,车辆维护相关服务为主要构成部分,2023年营收为0.4亿美元,占比约为43%,较2023年同期增长18.5%。其次为来自其他基于情景的定制服务的收入,2023年为0.12亿美元,同比大增232.5%。这两项营收是贡献增长的重要部分。
其余部分中,车辆安全检查服务、车辆驾驶风险筛查服务以及软件开发和信息技术服务收入维持在100-200万美元的级别,但均较上年同期大幅下滑。
从净利润这一维度来看,统计的所有美股上市的保险类机构6家实现盈利,1家录得亏损。然而,盈利的公司在净利润规模上参差不齐、差别较大,且增长趋势也有较大差异。
其中,受益于业务模式以及医疗和保险中介的规模差异,Ardent Health的净利润规模仍然远超其他公司,2023全年净利润达到1.29亿美元,但较2022年同期暴跌51.4%,但在2024年的季报中利润又上涨至之前的水平,因此2023年的净利润暴跌和当年的一些异常因素有关。
Health In Tech虽然营收规模是统计的公司中最低的,但净利润规模较为可观,为395.79万美元,较2022年同期扭亏为盈。
三家国内保险类机构中,益盛鑫科技净利润最高,为456.6万美元,但较上年同期下降6.90%。下降的原因是由于洗车、拖车、车辆检测及保养服务等服务量增加导致分包成本增加。
2023年,有家保险净利润为20.59万美元,较2022年同期扭亏为盈。2021-2022年,该公司分别亏损9,562美元和4.9万美元。
致保科技2023年净亏损120.37万美元,较2022年同期由盈转亏,该公司也是统计的公司中,唯一一家录得亏损的公司。
综合营收和净利润来看,一个较为明显的趋势是,国内外同类型的公司,这里以保险中介为例,营收以及净利润不在一个量级,国外中介类的营收和净利润规模往往是国内的几倍以上。其次,在净利润表现上,国内几家公司仍然有所波动,在盈亏之间徘徊,而国外的机构基本上已经进入稳定的盈利周期。
综上所述,2024年美股上市的保险类公司在股价和财务表现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。国内上市的保险类公司普遍面临股价下跌的困境,且营收和净利润波动较大,未能稳定盈利;而国外公司,尤其是美国的保险中介,规模较大,业务模式成熟,普遍进入了稳定的盈利周期,股价在资本市场表现较为坚挺。
这种差异主要源于商业模式的不同、市场规模的差异以及国内外保险市场的成熟度,例如,美国中介市场已经高度成熟,为MGA分销、专业财产险承保和代理这类公司带来了发展空间,而国内虽然一直强调技术赋能和保险创新,但很有可能会落入同质化的窠臼,且结合中介渠道佣金水平下降,如果没有强有力的业绩支撑,中介的商业模式自然受到质疑。说到底,还是经营质量方面的差异。
一些保险相关企业迫于老股东退出的压力,急需完成IPO。这种需求可以理解,但要成为一家有价值的上市企业,最基本的还是要有持续、高质量的盈利能力,稳扎稳打,这在保险行业尤为重要。希望新的一年中国企业可以有更好的表现,期待大家都能有所突破!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